新華社南昌1月16日電(記者郭強、陳毓珊)跨上摩托車,伴隨著發(fā)動機的轟響,高義平和妻子曹淑珍又下湖了。 他們曾是鄱陽湖畔的漁民,10年前,兩人走進離家僅百米的江西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(qū)周溪保護站,自發(fā)成為護鳥員。 “鄱湖鳥,知多少,飛時遮盡云和日,落時不見湖邊草。”鄱陽湖是亞洲最大候鳥越冬地,每年秋冬季節(jié),數十萬只候鳥來此越冬,其中包括白鶴、白枕鶴等珍稀候鳥。候鳥來臨后,高義平夫妻倆每天就騎著摩托車在湖區(qū)巡護。 2022年6月底以來,鄱陽湖遭遇持續(xù)干旱,湖區(qū)大片洲灘裸露,高低不平、坑坑洼洼,摩托車也隨之一顛一簸。 “這是10年來第4輛車了,騎壞了3輛。”高義平說,長期在湖區(qū)的路上奔波,他兩三年就要換輛摩托,總里程超10萬公里。 “這是候鳥保護區(qū),不能釣魚!”看見前方有人在釣魚,高義平停下車,和妻子走上前去勸阻,對方收起釣竿走開了。 但也有的人不聽勸阻。曹淑珍說,丈夫是個很隨和的人,但面對不聽勸阻的垂釣者,卻不會讓步,有時還會發(fā)生爭執(zhí)。 騎車來到鄱陽湖朱袍山水域,遠遠看見成群候鳥在空中飛舞。 “這里有個較大的碟形湖,是候鳥的主要棲息地。”高義平說,受旱情影響,這個碟形湖也一度缺水,保護區(qū)管理局專門購置水泵,從鄱陽湖主航道向碟形湖補水,保障湖內魚類、螺蚌等的繁育和沉水植物的生長,迎接候鳥的到來。 那段時間,高義平和妻子就在這搭了個帳篷,一住就是70多天,日夜不停保障抽水,硬是將碟形湖的水面從不到400畝擴到近900畝。曹淑珍說:“如今看到這么多候鳥在這里飛舞、覓食,覺得那段時間的付出值得了。” “看那兒!東方白鸛,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那邊還有小天鵝、豆雁……”拿起望遠鏡左右遠眺,高義平指著遠處向記者介紹道。當了10年護鳥員,如今他只要看一眼,甚至僅僅通過鳥叫聲,就能判斷出不少候鳥的種類。 “在大旱之下,候鳥依然能在這安然越冬,離不開這些護鳥員的守護。”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(qū)管理局局長李躍與高義平夫妻倆是老朋友,他告訴記者,今年1月初的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都昌保護區(qū)共監(jiān)測到鳥類38種、11.4萬余只。 冬日的湖區(qū),寒風刺骨,但高義平夫妻倆總是樂呵呵的。“現在孩子大了,不在身邊,我們就把候鳥當作孩子。”曹淑珍笑著說,每年這些候鳥就像回家的孩子一樣,回到這里,看著它們飛舞覓食、聽著它們嘰喳唱歌,她覺得很幸福。 和記者告別后,他們再次啟動摩托車,向湖區(qū)深處駛去。 |